微盟的生意会是长久的好生意吗?

发布时间:2022-08-22 14:49:58

自2019年岁末疫情以来,由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受到疫情的直接影响,不仅实体行业不好做,电商的生意也很难,那些靠着实体行业电商化的服务型企业更是难上加难。

股票是资本市场和市场实际情况的晴雨表,我们可以从一些典型企业的股价走势看出市场的经济动向,以实体及电商企业服务的相关头部企业“微盟”为例,在一年之内,上市企业“微盟”的股价从最高的13港元跌到了3港元。

股价不理想,那企业收入呢?从2022年中期财报可见,微盟总收入同比下降6.2%,经调整净亏损5.67亿元,不过微盟在银行的现金还有36.82亿元,所以,微盟认为企业目前尚处于“现金充裕、财务健康”的状态。

作为一家知名上市企业,微盟涉及的行业服务颇为广泛,从数码电子、服饰、美妆、酒店、家居、餐饮、建材、食品快消、跨境,甚至包括“其它行业”等,再从业务内容来看,微盟通过企业微信以及其它平台资源来助力门店电商化,以此来实现开源节流以及提高收入等。可以说,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电商企业,基本都有着和微盟打交道的潜在因子。

业务如此广泛,微盟的生意会是长久的好生意么?在疫情持续影响下,微盟、微盟的同类企业以及其服务的客户大多业绩低迷,这对于“微盟们”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?


微盟做的是什么生意?


微盟在2013年成立,创始人孙涛勇出身于百度商务搜索,有时候出身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,从业务来看,微盟早期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商家提供营销推广服务,后期增加了商业订阅等业务,所有核心围绕为商家做智慧转型,比如线上线下互通、客户关系管理、轻应用等。

微盟前期靠微信平台成长起来,因为那时候淘宝和微信是封闭的,有了微盟,淘宝、京东等其它平台的商家也可以享有微信资源的赋能。2015年,微盟C轮迎来了腾讯的投资,而且腾讯还在2016年的D轮做了跟投,到了2019年开年,微盟实现了在港交所敲钟上市。

在上市之后,微盟还两度发起了战略融资,当然腾讯也在新融资的队列之中,这两次新股增发的金额分别是11.57亿港元和6亿美元。尽管多次融资,但微盟依然空有流水而少有利润,多年来大多时候的净利基本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,加上疫情后因经济环境不佳,微盟的财报更是多见负值。

有评论指出,微盟的生意过于依赖微信生态,广告收入占了大头,业务又与有赞等存在诸多重叠,如此下去未来堪忧,微盟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,在近些年,微盟早已走出舒适圈,目前已打通了抖音、百度、快手、小红书等平台,一边是持续接入的平台资源,另一边是持续开发的新业态,这或许也导致了微盟的销售成本和研发成本持续走高。

从财报可见,微盟2022年中期的销售成本同比增加了51.5%,除了销售成本,中期研发成本也增加了54.4%,此外,疫情还直接动荡了微盟的收入版图,微盟三大业务之一的数字媒介业务在2022年1-6月无收入,该业务已暂停,目前仅有订阅解决方案(商业及营销SaaS产品、ERP解决方案)和商家解决方案(精准营销)。

不过这两项仅有的业务数据也不甚理想,订阅解决方案同比增长5.7%,商业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降22.3%,且付费商户数也下降了2.6%,这一系列数据导致微盟2022年中期总收入同比下降6.2%,经调整净亏损5.67亿元。

不过好在中期智慧零售收入提升了41%,这也使得微盟将精力放在了大客户身上,在近半年,微盟加大了对于微信视频号的运营投入,通过视频号为商家提供招商、代运营、培训、供货等运营服务,此外还与国外主流社交媒体合作,以此来赋能国际商业,可见微盟近期也在积极改革。


浅谈微盟的生存空间


即使到了当下,微盟的服务和业务都是依附于一些大平台而开发的,可以说是通过C端平台(腾讯、快手、抖音、小红书、支付宝等)为B端商家解决生意上的流量及发展运营需求,从整合营销到私域运营,再包括个性开发(如APP、云服务等),涵盖的业务并不少。

可以说没有大平台,就没有微盟的过往和现在,有评论认为,微盟做的不过就是“平台上的生意中介”,平台没有做到或者没有做好的事儿,微盟来干,不过一旦微盟成大气候了,或者微盟类的生意成了兵家必争之地,那么平台不排除会自己上场,而如果平台确实要自己来干这个事儿,那么微盟的生存境地就非常危险了。

即使不考虑平台自营的威胁(确实有不少平台已经开始上场自己干了),微盟的生意价值几何,或者说是否有长久价值,这也是需要考虑的。

从外界资讯看来,微盟和微盟的竞争对手们都想要做“中国版的Shopify”,这个对比和前些年团购玩家们讲的故事如出一辙,也类似于“黄太吉们”讲的“中国版麦当劳”,然而张冠李戴的故事需要考虑资源、时间、环境、政策和市场等的背景差异,且这类故事,资本似乎也听腻了。

PS:Shopify是全球最大的电商SaaS一站式服务平台,为电商企业提供搭建网店的技术和模板以及管理全渠道的营销、支付、物流等服务。

我们再回到企业端,微盟在企业和平台之间周旋,由B端企业付费、微盟支持,以此为平台、B端企业和微盟这三方实现创收,只要两份付费,就可以有三份获利,这是符合经济学需求的。

PS:两份付费指的是客户付费、微盟付费(微盟付出的是相关成本);三份获利指的是平台获利、客户获利(取得预定成果)、微盟获利(取得客户费用)。

虽然设想很美好,但现实一直很残酷,从财报可见,微盟的客户续约率和单客平均收益等数据都在持续降低,且微盟的财报也是亏损的,基于微盟及微盟客户的经济下滑,平台收益也必然受到影响,这是两份付出、实际不到一份收益的答卷。

由于生存空间和盈利能力一而再被压缩,微盟不得不进入了更多的行业、开发了更多的行业服务,这也导致更高的销售成本和研发成本。如果这个势头不能逆转,未来微盟恐有崩盘的可能。


各行各业受疫情重创,行业服务如何基业长青?


如果说微盟是一颗种子,那么平台和市场客户的营销运营类需求就是微盟扎根的土壤,问题是,微盟的根基是平台还是客户?

在筷玩思维看来,平台其实只是微盟的工具而已,或者说平台和微盟本质上是一种携手的关系,微盟真正的发展核心其实是市场客户的需求操作空间,也就是说,客户对于微盟业务的刚需才形成了微盟和客户的合作及服务关系,继而推动微盟上市。

之所以说平台只是工具,是因为平台是可以随意换的,从抖音到快手再到QQ浏览器或者小红书等,这些平台的选择全凭客户一句话,还有,只有市场客户才是微盟真正的衣食父母。

小红书、微信等平台虽然有钱、有人才,但它们也不可能每家企业都下场与微盟竞争,因为市场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大,不然微盟、有赞等企业也不至于持续亏损又持续优化业务,在市场客户层面,还有评论指出,我国的实体企业及电商企业其实还没有养成为代运营等付费的习惯。

另一方面,企业需要为服务或者相关业务产品付费的地方也实在是太多了!这导致了企业在服务付费方面的保守,比如即使在2022年,很多实体行业在收银方面还用的是计算器,甚至还有口算的(我们曾经看过还在用珠算的)。

市场经济的说法是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,但只要交出去就需要费用,在经济紧张、局势不明的时候,大多付费者都会把手缩回来。

在刚需方面,比如电商化、投平台广告,企业是看到有利可图才会出手,如果得不到效果,流失是必然的,而在降本提效方面,它有一种设定是企业本身存在巨量的可优化操作空间,同时在降本提效方面,客户需要为降本提效付费,这意味着,要降本提效,首先就得付出精力和成本,加上很多工具易用度不高,即使成功降低了部分成本,但假设操作更复杂了,这在很多企业看来也是得不偿失,除非是可优化空间很大才值得投入。

还有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是,疫情后整个市场经济的诸多业态都受到了打击,企业和用户都在捂紧钱包,即使投了广告等,再即使方法是对且合理的,但如果不能带来收入方面的直接且明显的提升,这对于服务企业的口碑还是有影响的。

无论是疫情之前还是疫情之后,服务型企业其实大多都不好过,这背后是什么原因,为什么资本投入没有得到正向的回报,再乃至于服务型企业未来的价值到底还有多少,如果这不是一门真正的大生意,未来又该如何转型,这些问题都是不能被忽略的。


本文为转载内容,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。

相关推荐

合作伙伴

获取免费体验资格

提交后,我们将在3个小时内与您联系